行业技术
成吉思汗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成吉思汗和亲公主是谁
合答安皇后是铁木真的妻子,为人心地善良,铁木真逃到她家时,合答安将铁木真藏起来,并且巧妙的阻止了追赶的人的搜查。这种冒着危险搭救的行为让铁木真心存感激,且当地有遇客婚的习俗,铁木真对合答安发誓,如果能活下去就娶她为妻。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当时已经有了婚约,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铁木真能够活下去,自己可以伺候他一辈子,这样自己就已经满足。在合答安成年后,铁木真和她再一次见面的时候,铁木真已经成为蒙古帝国的可汗,而合答安却已入中年,铁木真的手下还杀死了她的丈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分离多年,但两人都没有忘记彼此,铁木真的心中充满对合答安的愧疚,提出娶合答安为妻的想法,合答安虽然深爱他,却拒绝。她是为爱不求回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需要年轻貌美的妻子来缓解压力,而自己已经人老珠黄。合答安想为他做奴仆,伺候他,于是她以这种身份成为成吉思汗的家庭成员。
作为一个帝王,成吉思汗的后宫是充实的。虽然合答安皇后不算漂亮,但她的善良和救人时不顾一切的品格,让铁木真念念不忘。虽然合答安想要做奴婢,但成吉思汗最后还是纳她为侧妃,没有把她当做奴仆。她成为妃子后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性,深得人们的喜爱,死后被后人尊为皇后,以上就是合答安皇后的介绍。
合答安怎么死的
合答安是成吉思汗的恩人和情人,在成吉思汗尚未崛起之前,合答安曾经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救过成吉思汗一命,因此成吉思汗从始至终,都对合答安抱有感激之情。那么合答安是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经成吉思汗被塔里忽台追杀,他逃到了合答安的家里,被合答安藏在干草堆里藏了起来。当塔里忽台的人赶来时,合答安骗过了他们,救下了成吉思汗。两人也因此产生了情愫,成为了情人。后来当成吉思汗再见合答安的时候,合答安已经年近四十,而且也已嫁为人妇。巧的是,合答安的丈夫被成吉思汗的部下杀害了,成吉思汗便提出要纳合答安为妾。但被合答安拒绝了,她甘愿成为成吉思汗的一个侍女。但是成吉思汗对她依然十分尊重,从来也没有把她当作侍女看待过,给她的待遇也超过了一半的妃子。
后来,在成吉思汗的皇后去世后,合答安成为了皇后。她已经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皇后了。合答安有个哥哥名叫赤老温,是蒙古的名将,合答安和哥哥一起,帮助了成吉思汗建立霸业。
此后史料中对合答安的记载很少,但是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合答安最终是寿终正寝的。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有几点。首先,在合答安当皇后期间,蒙古帝国正是逐渐壮大的时期,对外征战几乎很少有打败仗的时候,因此合答安皇后不可能死于颠沛流离之后。其次,成吉思汗对合答安可谓是感恩戴德,或者说他对合答安的感情,报恩甚于爱情,甚至还赐了合答安家族一张九罪不罚的免死铁券,因此合答安也不可能死于蒙古后宫的斗争之中。
在合答安之后,成吉思汗还有几个皇后,因此合答安死于成吉思汗之前。这对于合答安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深爱成吉思汗一生的女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丈夫死在自己之前呢?
成吉思汗 合答安
成吉思汗合答安渊源颇深,少年时的合答安为人宽广、心地善良。一次成吉思汗铁木真被泰赤乌人所擒获,后来逃到合答安的屋子里,急中生智的合答安让成吉思汗钻入羊毛堆中,追赶的人想要搜查羊毛车,合答安却说:太阳这么大,天气这么热,羊毛堆中能藏人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追赶的人才离开。二人在羊毛堆中度过了一夜。之后成吉思汗离开了合答安,便开始南征北战。成吉思汗合答安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合答安来到了成吉思汗的身边,她心中忘不了铁木真,无数次为了铁木真的平安而作祷告,祈祷上天保佑成吉思汗,也为成吉思汗的成功感到高兴。
成吉思汗也没有忘记合答安,但是部族的人却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成吉思汗心中愧疚,便想纳合答安为妃,实现自己年少许下的诺言,而合答安深爱着成吉思汗,但是正因为如此,合答安回绝了铁木真,合答安知道铁木真需要年轻的女子来缓解杀戮带来的压力,而自己也配不上如今的成吉思汗。但自己还是实现最初的心愿,侍奉成吉思汗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的奴婢。并与成吉思汗的正室相处融洽,敬爱有加,成吉思汗的家人也没有因为合答安的介入而对她产生排挤,相反对她彬彬有礼。成吉思汗合答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便是成吉思汗与合答安之间的故事
成吉思汗检验西夏王妃时上天了!?西夏王后和成吉思汗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代著名帝王文治武功的高瞻远瞩而含义深刻的评点。然而作为以弯弓射大雕而起家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会突然暴病身亡呢?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当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的年底下诏编修的《元史》记载,公元1227年,即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明朝一代名臣宋濂在《元史》中,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骄驾崩的过程。但是文字看似言简意赅,而实则语焉不详,因此后世一直想弄个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虽然多有五种,但大都与西夏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最正统的,也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网络配图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祕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唐兀”,是当年蒙古人对西夏人的叫法;“狗儿年”,是宋理宗宝庆二年,即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于这年秋天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
到了冬季来临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不想他的骑的一匹红沙马,却让一匹野马惊了,导致没有防备的成吉思汗坠落马下受伤,当夜就发起了高烧。次年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为什么一次坠马伤重成这样?据说是流血太多。
当时,也遂请随从的将领商议这事怎么办,有人建议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时半会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养伤,等好了再来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强,心想如果这样回去会让西夏人笑话。
也该他魂断西夏,成吉思汗派员去西夏国探听情况时,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讥笑,有本事你就来过招。成吉思汗听说后,表示宁死不退兵,遂挺进贺兰山,将阿沙敢不灭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伤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就病死了,时年六十七岁。
再说说“雷击说”。这种说法虽然比较离奇,但也有史料记载。当时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当时到达蒙古国时,发现夏天的雷电伤人事故频发,“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
因为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电。南宋彭达雅所著《黑鞑事略》记载,“鞑人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状。”
网络配图
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确实时间是公元1245至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题为《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出使报告。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来时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十八年,比马可·波罗早三十年,看来这种记叙也并非空穴来风。
还有一种“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有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
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当时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机行事的。
然后说说“被刺说”。这种说法与上面说的被俘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有关,是下毒说法的另一种版本。在蒙古民间传,成吉思汗的军队进攻西夏的过程中,兵士俘虏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进献给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这位西夏王妃就刺杀了放松警惕性的成吉思汗。
被刺一说,源于成书于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的《蒙古源流》。此书很珍贵,一百年后,即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作为礼物,将此书手抄本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应该说,成吉思汗被刺一说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最后说说“去势说”。这种说法,尽管未见于正史,野史也没见记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间流传甚广。这一风流事件也是因为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凶手”当然就是这位美丽女人了。据说,这位主妃被献给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了。
网络配图
但不甘受辱,集家仇国恨于一身的王妃在陪寑当天夜里,借行房时成吉思汗正在兴头之机,将他的下部要害处给咬掉了,顿时血流如注。
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67岁老人,哪遇到过这种事情,又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帝王身上的难以启齿的特大丑事,就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是坠马受伤致病重。本来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会过放过她,跳黄河自尽。
此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是细细分析一下还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那么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体条件的,陪寑时乃裸体,何处藏带凶器和毒药?即使带有凶器和毒药,作为一个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这种情况下,两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为自然是咬掉了这个男人的要害处。
这个传说够得上是中国古代帝王风流故事中的极品了!真是这样,这也是一种报应,就是风流人物风流死。